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焦点新观察 > 正文

智能制造风景这边独好!为何掌握核心科技的美帝等国却冷眼旁观?

日期:2015-05-06 08:03:38 点击:3457次


去年,当德国工业4.0规划出台之时,引发了中国政府和制造业的广泛焦虑,害怕苦心孤诣打造的世界工厂被“工业4.0”没收,由此引发了全国上下的智能制造热。

近日,"无人工厂",“机器人换人”炒作得着实火热。先有新华网的一篇题为《东莞首个"无人工厂"开建 机器换人或缓解用工荒》让2亿失业的国人夜不能寐、心如刀绞。接着又有一篇人民网的《温州老板的新账本:招千人不如花1亿元买机器》文章让制造业老板们心痒难挠、跃跃欲试。


近年来媒体热炒的“机器人换人”案例

2011年8月,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深圳龙华举办的公司晚会上透露,目前富士康有1万台机器人,明年将达到30万台,3年后机器人的规模将达到100万台。

有报道称,早在2013年,美的集团就在智能制造领域投入7.5亿元,总体效率提高23%以上,节省员工3万多人。目前,美的集团使用的工业机器人超过800台。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不久前表示,三年后美的要实现2000亿元销售,但人员数量将下降30%,通过自动化让效率提升。

2014年3月底,格兰仕宣布,公司将斥资30亿进行自动化工厂升级,一台微波炉从零部件装配到成品下线装箱,所有制造流程都在空中完成。

中国西安高新区中兴通讯投产的智能手机终端制造车间里,25条全自动化的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只需要40多分钟一台星星2号手机就被组装完成。在这家工厂中,生产线从单板测试加载、全自动化分板点胶、整机音频测试、整机软件加载等使用的都是全流程自动化生产。


大跃进吗?中国机器人热的幕后推手动机不纯

不得不说,中国智能机器人有点过热,甚至有点齐干快上,盲目上马的“赶脚”。其幕后即有政府的政策推动,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软文营销,上市公司为提振股价夸大其辞营造利好消息,也有一些媒体的推波助澜。

近年来,为了摆脱制造业困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2013年5月,浙江正式提出未来5年,通过每年实施5000个项目,投入5000亿资金推进“机器换人”。近日,广东省正式宣布将在2015年至2017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并挑选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培育建设试点”,准备3年内投入9430亿元用于工业技术改造。

显然,面对中国政府大举扶持智能机器人产业,一些制造企业不管有无实力,不管有无必要,都一哄而上搞智能机器人,其主要目的不过是争取政府的资金扶持。当然还有一些上市公司,希望通过炒作智能机器人来达到哄抬股票等不可告人的目的。

就拿《东莞首个"无人工厂"开建 机器换人或缓解用工荒》报导的东莞民营上市公司长盈来说,该公司于2014年6月新设立了东莞大朗分公司,其主要业务之一就是研发生产智能装备。换句话说,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在帮长盈生产机器人装备造势。而且所谓的东莞首个“无人工厂”更有炒作的嫌疑,因为一年前东莞早有企业实现了“无人工厂”,不过现在这家企业已经陷入困境。

至于媒体报导美的在2013年投入7.5亿元引进智能制造装备,并称总体效率提高23%以上,节省员工3万多人。这完全的无稽之谈,因为美的裁员发生在2011年,裁员目的是出于战略收缩的考量,而绝非是因为引进了智能机器人。该媒体声称美的集团使用的工业机器人超过800台充分暴露了媒体的无知,800台机器人替代3万人工显然是天方夜谭。


子虚乌有的用工荒

现在政府和相关企业鼓吹机器人产业的最大的支撑点是“用工荒”,看来政府和媒体已经忘了他们过去大力宣传的一个观点--与时俱进。2015年春节后,长三角、珠三角所谓的“用工荒”已经根本改观,甚至已经发生了“找工难”。

以工业密集的东莞松山湖为例,由于联胜等制造业大量迁出、裁员或倒闭,很多员工已经不再象以前那样任性辞职了,加上订单不多,产业园内的工厂基本不招普工。象华为、益力等工资较高的企业做普工需要通过内部找关系。很多在莞找工人士反映,现在工厂招普工已经非常挑剔,男工一般不要,女工不能超过35岁。

上文提到的东莞长盈由于天天加班而且工作实在辛苦,加上其二次加工部又吵又脏灰尘又大,人员流失非常大。但是,近两月来工厂门口也出现了应聘人员排长队的现象。

近段时间,长三角、珠三角的企业老板普遍反映招工变得非常容易。深圳、惠州、昆山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了二十年不见的找工潮。

2015年春节后在各地召开的“春风行动”招聘会,求职人数明显超过往年。很多县级市甚至出现了数万人的找工人潮。

因此,政府的精力不应该完全被制造业转型困住,还应该多多关注大量的失业人口的生存问题。


说说几个贸然引进工业机器人的失败案例

目前,机器人在焊接、喷涂、打磨、搬运、堆垛等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极大,且操作简单的领域运用得较为成功,但在用工最多的精工产品装配领域尚不能代替人手。一些贸然引进的企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近期,一家位于东莞高埗生产电子变压器的企业,原有员工二千多人,由于公司引进了大量机器手,员工一下子缩减到三百人,堪称东莞“首家无人工厂”。然而,机器手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比手工差太多,难以达到客户要求,结果导致公司资金链紧绷,目前正搬迁到湖南娄底。企业基本实现了“无人工厂”,可工厂却提前垮掉了,这绝对是莫大的讽刺。

2011年,面对员工接连不断的跳楼事件,郭台铭抛出了“三年内百万机器人”转型口号。三年已过,不见百万机器人,但见富士康招工忙。到现在,富士康机器人数量只有数万台,不到原计划的二十分之一。也有消息说仅有一万台机器人,与当初的计划相差甚远。

在瓦楞包装行业,早在三年前就有几家公司推出纸箱堆码机器人。由于机器人场地适应性和产品通用性均差强人意,结果一直无人问津。今年4月在上海举办的2015年上海瓦楞展,纸箱堆码机器人甚至没有展出。

过去三十年,日本企业在人工成本攀高后,也积极转往自动化生产。所有的汽车工厂,都有庞大的机械手臂,也就是工业机器人在从事制造组装工作。甚至是泡面、饼干工厂,也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机器人进驻。但手机、平板、笔记本的生产线,却很难全面应用机器人手臂。日本人发现,机器人在生产小型电子产品时,良品率非常低。


对中国智能机器人狂热的几点担忧

前不久,世界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14年世界机器人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生产使用的机器人总量将由现在的16.2万台增加到42.8万台,而北美地区预计总使用量为29.2万台,欧洲最大的5个经济体总计为34.3万台,中国将成为世界工业机器人第一使用大国。

我们不禁要问,欧美日等国家人工成本远高于中国,还是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市场,而且智能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也掌握在他们手里,显然他们更需要智能机器人,而且更有资格发展智能机器人,为何他们的政府对机器人产业态度暧昧,对中国的智能机器人热冷眼旁观呢?

而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只要工业4.0在全球铺开,中国制造业将全线崩溃、解体。中国目前制造业已经非常的困难,综合成本已经跟美、欧等差不多了,如果美国推动工业4.0,成本再下降40%,我们哪还有竞争机会!

美国权威经济研究机构NBE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的经济学家们日前提交报告,警告称机器人可能接管人类工作,导致失业率飙升、福利成本激增,最终引发全球经济崩溃。

中国的财政收入中,只有约14%用于社保、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领域,加上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很多中国家庭必须夫妻二人都辛勤工作才能养活一家四口。因此,中国一旦大面积启用机器人,上亿家庭会因为失业而陷入生存危机。


对于当前的机器人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推动。政府与其把手伸进市场,吭哧吭哧地推动制造业转型,倒不如扎扎实实做好失业保障、做好科技教育、做好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但凡政府减少市场干预,扩大民营企业的权利,实施科教兴国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包装地带立场

关注与调查(可多选)

您最关注什么类型的绿色低碳包装?

  •   绿色印刷纸包装(12)
  •   轻量化纸包装(8)
  •   代木重型纸包装(6)
  •   绿色纸塑包装(7)
  •   轻量化塑料包装(6)
  •   易降解塑料包装(7)
  •   竹塑包装(5)
  •   负排碳包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