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油墨

胶印机的水墨部分(下)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3-10-16 17:09: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胶印机的水墨部分(下)

  6.着墨辊。着墨辊有如下四个作用:

  (1)向印版滚筒上提供油墨这是着墨辊的最基本功能之一。印刷时,印版上的油墨不断转移到纸张上去。如后续不供墨,则印刷不能正常进行。实际上印版滚筒上缺多少墨,着墨辊就应该补充多少墨,所以也可以说着墨辊起到了弥补印版上油墨的损耗作用。

  (2)弥补印版表面和串墨辊表面的不平整度串墨辊和印版表面都存在着不平整度。如着墨辊不能与两者紧密接触,则油墨不能良好地转移。必须利用胶辊的表面的不均匀变形来弥补其不平整度。

  (3)缓冲吸振着墨辊运转时受到来自墨辊和印版两方的作用力。印版对其的作用力是不断变化的。除其表面不均匀性产生的力外,而且每一次缺口和非缺口位置交换时,受到的冲击最大。串墨辊的串动和跳动都会引起墨辊的振动。这些作用力不断地把能量传给着墨辊,着墨辊不断地吸收和释放,从而起到吸振的作用。

  (4)安全作用当有异物进入着墨辊和印版之间时,异物引起的变形变成着墨辊表面的变形,而其它表面不受损坏,因此起到了安全作用。


 
(图3.7)

  着墨辊的一般都两个以上,目前流行的都是四根,那么每一根的作用是否一样呢?实践证明不能一样。假如直径大小一样,如图3.7所示,则四根墨棍上墨时就会在印版上圆周方向上同一地方出现墨杠。假如每一根的上墨量一样,即每根的上墨量为百分之二十五,则不能起到相互弥补的作用,因为从印版角度看,表面上的墨必须均匀一致。所以在印版上着墨应能起到上墨和匀墨的作用,实际过程中也正是如此。每根着墨辊的供墨量可通过油墨的分离规律求出来。油墨的分离规律比较复杂,但在墨路里边近似按“见面分半”的原理依次传递的。根据这个规律和墨路的排列图,可求出着墨辊的上墨量。

  如图3.8所示,通过计算可以看出每一根的上墨量是不一样的。第1、2根为42%,第3、4根为80% 。

  可以看出前两根辊主要起到上墨的作用,它们提供了印版上需墨量的84%,把它们叫做主上墨辊。后两根辊子的上墨量比较少,主要是起到匀墨的作用,更确切地说,就是多退少补。这是因为前两根辊上墨完后,其表成墨层不能完全一致。有的地方小于84%,有的地方大于84%,个别地方甚至大于100%。


 
(图3.8)

  小于84%的需要补充油墨达到100%,大于84%小于100%的地方也需要补充油墨达到100%,只不过补充的少一点。大于100%的地方不能再补充墨,而且要把多余的墨收回去。分得更细一点的话,第3根着墨辊的要作用是辅助供墨(起到填平的作用),第四根辊主要起到止墨,匀墨,收墨的作用。这一点在现代流行的墨路里表现更为突出。第1、2根辊的上墨量为44%,第3根辊的上墨量为9%,第4根辊的上墨量为3%。

  7.着墨辊的调节。着墨辊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油墨的传递,一旦出现差错,无法弥补。那么着墨辊的调节应该如何进行呢?假如把一个圆辊放到一个平面上,如图3.9所示。


 
(图3.9)

  显然不管圆辊与平面成何角度放置,只要在平面内,其与平面的接触状态都一样,可以说其对位置的变化没有敏感性。

  假如把下面的平面改成一个圆筒,如图3.10所示,圆辊在上面的位置变化时,敏感性比平面能高一些,但只要位置不差得特别远,可以说敏感性仍然很低。

  假如把大圆筒改成一个小圆筒,如图3.11所示,当辊的位置变化时,其对位置的敏感性显者增加,有的地方脱离接触。

  把上面的分析结果用到串墨辊,着墨辊和印版滚筒上,如图3.12所示。可以看出着墨辊和串墨辊之间对位置变化的敏感性高,而着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对位置变化的敏感性低。


 
  从安装的要求来讲,印版滚筒的轴线和串墨辊的轴级仍为平行线。如果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接触关系已经调好,则着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接触关系也能保证,反之亦然。但是由于敏感性的原因,着墨辊的轴线很可能不与印版滚筒的轴线完全平行,因而也无法和串墨辊的轴线平行。

  因此调压力时必须先调节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把水墨起落架抬起),然后再调节着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把水墨起落架放下),设计上也正是这样要求的。

调节着墨辊和串墨辊之间的压力利用的是偏心机构,目前几乎所有的机器上用的都是通过蜗轮蜗杆机构带动偏心轮的运动来调整的(着墨辊装在偏心轮上),两边的偏心轮必须同时,才能保证着墨辊的轴线和串墨辊的轴线相互平行,可用(0.20mm厚)塞片进行检查。

调节着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用的是偏心轮或其它类似机构。着墨辊在印版上产生的压力靠的是弹簧和其自身的能力,弹簧在这同时还起到缓冲吸振的作用。着墨辊和串墨辊之间的压力应该是互不影响的,但是这一条件必须是在三个轴线完全平行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如果着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不一致,则它和串墨辊之间的压力就会受到影响。


 
(图3.11)

(图3.12)

  着墨辊和印版之间的压力到底多大合适,这个问题看法不一。不过从理想状态看,最好能为线接触,但是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印迹必须光洁平整。如果这一点做不到,印品看起来就不实,所以必须有一定的印刷压力存在。需要印刷压力就必须有接触面存在,通常要求墨线宽为4-5mm左右。

  着墨辊的运动靠的是串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的,如果不合适,就有可能造成在印版表面打滑,从而使网点扩大或滑移。

  着墨辊的起落机构就是控制着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离合。对其要求是:离开时,所有的辊子和印版滚筒之间的距离大小一致;合上后,所有的辊子也应该和印版滚筒之间的距离大小一致。墨辊调压引起的位置变化与离合量相比很小。

  有的设备采用的离合机构,当发现离合量不合适时,可通过起落架上的顶丝来进行调整,有的设备则是通过严格的计算,确保离合量一致,但对加工及安装的要求很高。水墨机构一定要稳定可靠,该合的时候合,该离的时候离,确保机器的正常运转。

  8.刮墨器。刮墨器的作用就是把墨路中不需要的墨刮下来。刮墨器一般都是直接和串墨辊接触,由于串墨辊是硬辊,所以刮墨器的前口用的都是橡胶材料,一般用的都是厚的橡皮,如图3.14所示。刮墨器的位置和压力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刮墨质量的高低。


 
(图3.13)

  (1)如果位置太高,则橡皮刮不到油墨,见图3.14。


 
(图3.14)

  (2)如果位置太低,橡皮布会弯曲,油墨滞留在墨辊上,因此合适的位置应是橡皮在辊子的切线上。
  (3)如果压力太大,则橡皮会弯曲,油墨滞留在辊子上,见图3.15。
  (4)如果压力太小,则橡皮和辊子不均匀接触,有的地方能刮下墨,有的地方则刮不下来,如图3.15所示。因此压力太大或太小都没有好处。

  上述这几点使用过程中都应加以考虑,目前刮墨器的位置一般都是固定的,而压力大小有的设备每次使用时都要调节,有的设备一次调好后,可不需重调,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一点实际上并不难做到)。


 
(图3.15)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12-2014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