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欠款严重,又一家老牌港企倒在印刷寒冬

发布日期:2020-01-16 文章来源:包装地带
  


a虽然今年东莞的深冬暖意融融,但印刷业却在经济寒冬中瑟瑟发抖。近日,东莞印刷业的朋友圈爆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老牌的港资印刷企业东莞中编印务宣布破产清盘。

自2012年以来,随着人工成本的急剧攀升,商业印刷被电子媒介替代,恶性低价竞争加剧,以及环保安监风暴的来袭,中编印刷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苦苦挣扎了5年之后,这家原本极具进取精神的知名印企终于倒在了鼠年春节前夕。

对于近年来颇显沉寂的中编印务,似乎很多人都把它遗忘了,部分人甚至还以为是中字头的国有印刷企业。实际上,它是一家香港独资的企业。

东莞中编印务有限公司是香港中编印务有限公司的兄弟机构,后者创办于1964年。在1985年以前,香港中编的主要业务是专为来华举办工业技术展览会的外国商贸机构及参展厂商所需用的展览会场刊、展品目录、参展机器设备说明书及工业技术交流资料,提供翻译、编排、印刷、制本和装箱运送至展览场所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


在攒得第一桶金之后,香港中编看准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机遇,于1985年开始转型,并发展成为一家全力为欧、美、澳各大洲的大型图书出版集团印制高质量外文图书的印刷企业。


1997年前后,当看到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营商环境大为改善,中编决定将香港的生产基地北迁到东莞。1998年冬,中编先后置地50000平方米,分期兴建有盖面积达40,000余平方米的生产厂房、物料仓库和员工宿舍。新厂房建成后,香港中编的生产基地全部搬迁至东莞大朗。迁厂后,中编的印刷业务持续高速发展,员工人数迅速攀升至千人规模,成为行业屈指可数的大牌厂家。

在2002-2012年最为辉煌的时期,中编先后购进十多台海德堡及高宝八色印刷机,并从欧美进口多种最新型的、配套齐全的生产设备,其中包括大型电脑直接制版系统、计算机化色彩质量控制系统、中央供墨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精装书与平装书装订作业生产系统等当时最先进的、高精度和高效能的制版、印刷与装订制本设备。


与众多香港的印刷企业家相似,中编热衷于通过大手笔设备投资来增强公司竞争力,增强服务客户的能力,扩大市场份额。


2002年至2012年间,中编更是豪购了十台全新八色机,并且一直是珠三角海德堡演示基地。2011年4月,中编引进了在亚洲首次面世、由美国惠普和瑞士马天尼两大集团携手合作制成的全自动卷筒纸数码印刷装订联动生产系统,标志着中编正沿着发展数字印刷和环保绿色印刷的道路大步向前迈进。


然而,中编印刷似乎被北上大陆前十年的大获成功宠坏了,在商业印刷逐渐被电子媒介取代,大陆民营印刷企业飞速崛起的情况下,中编过于迷信自己的实力,未能及时作出调整。在业务拓展方面,内陆草根民企充分发挥“快、准、狠,活”的特点,迅速在市场中发展壮大。2012年以后,商业印刷订单逐年萎缩,但印刷工价却跌到谷底,外单大量转移 ,人工成本翻倍式增长,原材料价格却发疯似大起大落,中编印务空有豪华的印刷设备,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陷入了苦苦挣扎求存的状态。


随着公司经营状况的每况愈下,原来温情脉脉的劳资关系也越发紧张,从2017年开始,中编卷入了大量劳动合同纠纷当中。人心一散,为工厂生存竭力张罗的老板谢先生也就没有了中兴的心气。


最终,中编印务长达半个世纪的兴衰荣辱,全部定格在一张百余字的委托清算通知书上。

中编印务的沉没轨迹,与丰彩、永洪、利民、万彩、永联、南湖、色佳、艺嘉、富隆、奇丰、永固、祥发等老牌港企的衰落如出一辙。过度迷信昂贵设备,对市场敏感度不够,业务模式过于死板等,导致港企在过去十年呈现出一派山河破碎,干戈廖落的萧杀局面。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没有一直昌盛的行业,也没有永远繁荣的经济,寒冬来临,首先倒毙的自然是那些供血不足,活力不够的企业。这就是自然规律。


相关新闻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