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是:首页 资料中心 > > 塑料软包装制品

食品安全与塑料包装
0
已有 0人评分
评论/评分
所需包装币:0 下载次数:0
上传时间:
2014-1-17 14:18:00
0
分享到:
资源简介

    “限塑令”实施两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GB9685-2008实施一周年之际,由北京地球村主办的“食品安全与塑料包装”为主题社区宣传活动在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顺利召开,活动邀请著名环保专家董金狮教授为社区居民讲解各种一次性生活用品的识别方法,用实验、顺口溜等方式让大家快速掌握。下面介绍各种一次性生活用品的相关知识及识别方法。

  1、一次性餐盒

  一次性餐盒根据材质不同分为:塑料餐盒、纸质餐盒、淀粉餐盒、植物秸秆餐盒等,他们各自所执行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以我们平时最常见的一次性塑料餐盒为例,从2009年12月1日起,新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GB18006.1-2009)正式实施,这也是我国首次为一次性塑料餐饮具制定国家标准,结束了过去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饮具一直无国家统一标准可依的混乱状态,减少了每个企业必须制定企业标准的麻烦。因此,一次性塑料餐盒的生产企业不仅要获得QS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也必须符合该标准规定,才能称作合格的一次性塑料餐盒。

  作为打包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在饭店里较为常见。目前我国每年的一次性餐盒的需求约为150亿只,90%以上为塑料餐盒。其中国家明令淘汰的发泡塑料餐盒占一半左右。另外,所谓环保的非发泡塑料餐具,部分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中经常使用来源不明的废塑料并加入大量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甚至个别获QS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存在这样的质量问题,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些有毒有害原辅料随油脂等物质进入食品,被人体吸收后,将引发消化不良、局部疼痛以及肝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严重者会导致胆结石、重金属中毒甚至发生细胞癌变,严重影响消费者健康。
  辨别一次性餐盒可以采用一看、二摸、三闻的方法。一看,首先要看餐盒上是否有QS标识及编号;其次,还要看看餐盒的表面是否光洁,有无杂质或黑点。一般来说,透明的塑料餐盒是使用纯聚丙烯(PP)生产的,安全系数比较高;颜色鲜艳的餐盒,有可能使用了废塑料,因此颜色越深越不安全。二摸,是要摸一摸餐盒的强度,使用废塑料或大量添加工业级碳酸钙、滑石粉生产的餐盒,强度一般都很差。三闻,是要闻一闻餐盒有无异味。劣质餐盒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四句顺口溜:手捏软绵绵、轻撕就破裂、一闻刺鼻有异味、遇热渗漏易变形,一折就有石蜡印,撕碎入水就下沉。市民只要记住上面的四句顺口溜,就可以轻松的分辨一次性餐盒是否合格了。

  2、仿瓷餐具

  央视《新闻30分》曝光了东莞等地生产的仿瓷餐具(学名密胺餐具),因甲醛和高锰酸钾超标,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引起广泛关注。导致甲醛超标的“元凶”是俗称尿素甲醛树脂的工业原料。国家严禁用尿素甲醛树脂替代密胺树脂生产仿瓷餐具,因为这种餐具耐湿热性较差,耐温只有80℃左右,尿素甲醛树脂在较高温度下,遇水会溶解出致癌物甲醛。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鼻咽癌、结肠癌、月经紊乱等多种疾病,对儿童和孕妇危害更大。

  选购仿瓷餐具时,首先要看产品是否贴有QS标识、编号以及企业详细信息,但有的产品没有QS标识,只标注“置物盘”,不要用它盛食品。同时尽量不要选深色密胺餐具,以防可能是用回收的旧塑料加工而成。如果已买了密胺餐具,可做个简单的安全检测:在沸水中煮30分钟,再捞出来放置1个小时,重复3次。若出现发白、发涩、起泡、开裂以及有刺激性气味等现象,就说明餐具质量有问题。合格仿瓷餐具能耐低温(可放入冰箱)、耐煮(可沸水蒸、煮)、耐污染,安全性较高。

  不管选购哪种餐具,使用前最好都处理一下,用醋浸泡2个小时或用水煮沸5分钟,然后让餐具浸泡至自然冷却。

  3、保鲜膜

  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标准将替代执行了20年的《聚乙烯自粘保鲜膜》标准。新标准的范围由聚乙烯材质制成的自粘保鲜膜扩大至其他塑料材质制成的自粘保鲜膜,包括以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通过单层挤出或多层共挤的工艺生产的食品用塑料自粘保鲜膜。

学习资料评论
评分: 力荐 推荐 还行 一般 较差 很差
您还看过
看过此资料的还看过

©2012-2014  s8p.cn  包装地带网

备案号:粤ICP备12015855号-2